查看原文
其他

谁说室内乐“曲高和寡”?

2016-11-12 张可驹 橄榄古典音乐



请关注每周六 橄榄古典音乐“深阅读”

文、图:张可驹,配图来自网络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11月11日,上海四重奏龙四重奏合作,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演出四重奏、六重奏、八重奏各一首不单说国内,就是以国际标准来说,这毫无疑问也是一场盛宴。    



很长一段时间里,室内乐被认为是“曲高和寡”的一类作品。原本古典音乐已经被视为“高雅”和“小众”了,而在这当中,单纯由几件乐器演出的室内乐,既没有大型乐队的声色,又没有超技大师的眩目,仿佛是更“考验听者”的作品。


但事实上,室内乐是最最亲切的体裁。在那个没有录音的年代,除了音乐会之外,如果你没富到可以拥有一支私人乐队,或至少是雇佣几位音乐家,那么想听音乐时就只能自己动手来演奏了。


哪怕是从来没听过古典音乐的人,我也不会建议他先到交响乐、协奏曲中“提高”一下,然后再来听室内乐。相反,很多室内乐杰作的优美与亲密感正是人们爱上古典音乐的捷径


或许让当初很多音乐家始料未及的是,现在绝大多数聆听音乐的人自己都不会演奏了。琴童有很多,可有多少人能够凑在一起演出一部室内乐作品?恐怕说“寥若晨星”都太乐观了。室内乐是很多业余爱好者都会参与的,可它从来不意味着考级,而是代表了内心的交流与默契。



这也正是室内乐如此好听的原因。然而,在今天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室内乐演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既然交给职业音乐家,人们欣赏室内乐的观念自然不同以往。细节的呈现力求精美,演奏家彼此之间的默契也不能忽视。很多人未必意识到,这看似顺理成章的事情,对职业演奏家来说极其困难。


哪怕一些作品是业余爱好者也能演奏的,要在艺术层面追求出色的表现,对于提琴大师来说也总是很难。独奏家练好自己的部分已不容易,一个室内乐组合又需要几位音乐家长期合作,才能真正培养出默契。以弦乐四重奏为例,它对四位音乐家彼此间的合作要求几乎是最高的,同时每一位成员又难以获得独奏家那样的明星地位。


所以,一个杰出的四重奏团需要每一位成员都拥有真正热爱音乐的心。并且要持之以恒,否则他们的组合是难以长久的。当然,真正热爱的话,这方面也不是毫无问题。前几年的那部电影,《黄昏四重奏》(A Late Quartet)可能很多人都看过,不少内容都让人深思。




在“职业四重奏团”已经如此宝贵的情况下,倘若几位志同道合的独奏家走到一起,自发的、长时间的演出室内乐,就更显得可遇而不可求了。故而,11月11日,上海四重奏与龙四重奏合作的音乐会,就是堪称“室内乐之盛宴”的一次演出。


上海四重奏是从上海音乐学院走出来的团体,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在国际范围内取得了可观的影响。尽管没有像“东京四重奏”那样同几大唱片公司合作,上海四重奏还是长期在一些精品化的小品牌发行唱片。我同海外的乐友聊天时,对方也多次向我提到该组合怎样受到好评,现场带给她的感受如何美妙等等。在弦乐方面最有影响的《Strad》杂志,也将他们的演奏称赞为“具有非凡的优雅和音乐特色”。


目前,上海四重奏基本每年都会来上海演出两次左右。我自己听了他们多场演出之后,感到《Strad》杂志的评价无疑是中肯的,但它也只能说明其魅力的一小部分。要说上海四重奏带给我的最鲜明的印象是什么?其实,我确实听过他们不在状态的一次,可当这一组合走向高峰的时候,几位音乐家的演奏简直是无与伦比的。


或许可借用那句话:我宁愿听一位大师弹出错误的音符,也不要听一位平庸之人演奏正确的音符。客观地看待上海四重奏的优点,必定包括了:


1. 富有个性的优美音色。四位音乐家的演奏各有特点,又能完美地融为一体。

2. 不失为理想的默契。四人没有失去各自的音乐性格,在他们的独奏段落表现得很鲜明,合奏的默契又那么出色。

3. 丰富的音乐修养。先后听过他们演奏古典、浪漫主义和现代的作品,不同时期的音乐都能够找到恰当风格来表现。



然而,我大力推荐该组合的原因,也是我认为他们的演出最了不起之处,就是真正能够深入作品的智慧,还有感的奔放。在他们表现最佳的演奏中,这些品质给我留下永远难忘的印象。贝多芬晚期四重奏中的Op.130、132、135这三首,音乐的深度对任何四重奏团来说,都是永远的挑战。上海四重奏的演出不仅让人信服,更是感人至深。原作的崇高境界被充分揭示出来,音乐表现又是那么的有血有肉


原作固然深刻,却绝不是单纯的严肃,或玄思性的作品。相反,贝多芬写下如此强烈而鲜活的人性,又将其升华到如此深刻的境界。这样的作品是任何水平不足的四重奏团无法胜任的。毫不夸张地说,上海四重奏的演出不仅带给人美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提升。近年来,一些国际上的最著名的四重奏也在上海现场演出了贝多芬晚期杰作。可在我听来,上海四重奏的高峰状态从未被超越。所以我们欣赏音乐需要明白其中的妙处,千万不能迷信。



而关于龙四重奏,这是一个由高水平的独奏家自发组成的四重奏团。由宁峰担任第一小提琴,秦立巍演奏大提琴,我们还能再要求什么呢?如前所述,弦乐四重奏完全不是组成一个全明星队就能够保证高水平的演出。可是,龙四重奏的出现仍是近年来国内乐坛的大事情,因为几位音乐家似乎是想要长期发展的。


原先看到这样的组合,我想可能是几位同时期的演奏家拥有共同的室内乐爱好,组建这样一个团体演出几场,不久也会自发地结束了。毕竟这样的演奏家各自的行程都很忙,长期合作是不太可能的。然而,龙四重奏却不断克服这样的困难,排出了一场场高水平的曲目。就我上次聆听的感受而言,音乐家们作为四重奏成员的默契还在形成当中。倘若他们真能持之以恒,形成一个不同声部具有名家水平,彼此配合又无可挑剔的四重奏,那么在世界范围之内大概也能填补许多空白了吧。


现在,这样两个四重奏团携手,演出巴伯的四重奏,柴科夫斯基的六重奏,及门德尔松的八重奏,这毫无疑问是近期最重要的音乐会之一。




扫描图中右下角的二维码可以直接购买

<橄榄古典音乐>秋季刊杂志 30元包邮!


* 当天16:00前下单默认第二个工作日发货。微店上购买的杂志物流有任何问题,请公众号后台留言或联系小编微信:ganlanmusic


杂志

秋季刊来袭

杂志背后心血

创刊故事

热门文章

美剧插曲

古典女神


10位帅气女指挥

11月演出预告

上海
北京

广州 厦门 深圳
西安 重庆 武汉 成都

沈阳 天津 长沙

苏州 杭州 常州 南京

品读

古典音乐磁带

穆特与穆洛娃

唱片封面中世界名画

马太受难曲

为什么要听老唱片

牛掰的茉莉花



* 请关注每周六橄榄古典音乐“深阅读”点击标题可以查看往期干货

品读 | 柴可夫斯基VS普希金,两者的《黑桃皇后》有什么不同?

品读 | 那盘让你爱上古典音乐的磁带,你还珍藏着吗?

品读 | 穆特与穆洛娃,两位“M”女神的今昔

品读 | 你会为了唱片封面而收藏一张碟吗?
品读 | 纪念「长征」胜利,听什么音乐? 

品读 | 利玛窦写过中国圣母晚祷?

品读 | 这些唱片封面中的世界名画,你认出哪些?

品读 | 虚拟现实音乐会驾到!

品读 | 《图兰朵》的模糊与迷幻—“雾里看花”的中国情调

品读 | 寻找声音的答案——陈萨与她的德彪西前奏曲

品读 | 说起“异国情调”音乐,你想到哪些?

品读 | 探访英国最古老管弦乐团

品读 | 一张真正发扬文化传统的新专辑推介!

品读 | 2016年金曲奖,苏打绿专辑《冬 未了》值得关注!

品读 | 一篇文章了解19世纪中期的法国歌剧舞台

品读 | 除了德彪西和拉威尔,“世纪末”法国作曲家还有些谁?

品读 |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音乐是什么样的?

品读 | 许忠:报国之心驱使我回来

品读 | 以歌剧《白鹿原》致敬天国里的陈忠实

品读 | 泰戈尔也是作曲家? 以及那些受泰戈尔影响而创作的音乐作品

品读 | 新出版的华人音乐唱片,哪些值得一听?

品读 | 威尔第的“莎士比亚”情结

品读 | 你知道勃拉姆斯最爱的咖啡馆是哪家吗?

品读 | 我们为什么要听“老唱片”?

品读 | 什么是“狂飙突进”时期的音乐?

品读 | 德彪西,不只是“印象派”

品读 | 如何欣赏巴赫《马太受难曲》?

品读 | “鳟鱼之父”舒巴特,丰功伟绩奈何无名

品读 | 好一朵“牛掰的”茉莉花!

品读 | 被骗很多年:原版《恭喜恭喜》不是新春音乐

品读 | 今天,我们如何欣赏莫扎特?

谢谢你,亲爱的克劳迪奥 | 写在阿巴多逝世两周年之际 

品读 | “惊愕”?你们现代人真会玩

品读 | 新年音乐会后 ,我们还能听哪些版本的施特劳斯

品读 | 在这个暖冬,来听听这部名为“厄尔尼诺”的歌剧




关于我们:一个古典音乐全媒体——微信公众号
(橄榄古典音乐 橄榄钢琴课堂 古典与爵士 橄榄戏剧)
杂志、沙龙、电台、视频、音乐周边
Q:合作、投稿?
A:请邮件 liujie@ganlan.com.cn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收听

橄榄古典音乐在蜻蜓FM频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